國務院《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中,明確要求企業建立:“企業誠信管理制度“,開展各行業企業誠信承諾活動,加大誠信企業示范宣傳和典型失信案件曝光力度,引導企業增強社會責任感,在生產經營、財務管理和勞動用工管理等各環節中強化信用自律,改善商務信用生態環境。鼓勵企業建立客戶檔案、開展客戶誠信評價,將客戶誠信交易記錄納入應收賬款管理、信用銷售授信額度計量,建立科學的企業信用管理流程,防范信用風險,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強化企業在發債、借款、擔保等債權債務信用交易及生產經營活動中誠信履約。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設立信用管理師。鼓勵企業建立內部職工誠信考核與評價制度。
建立誠信管理體系是企業的一項戰略性決策。企業建立運行有效的誠信管理體系,通過誠信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幫助企業平衡和協調處理社會關系,擔當社會責任,進而實現持續提高企業誠信水平的目標。為此,國家發布了GB/T31950-2015《企業誠信管理體系》標準,以引導企業開展誠信體系建設。標準規定了企業誠信管理的原則和建立企業誠信管理體系的過程方法從策劃、支持過程、管理實現、檢査與分析和持續改進幾個方面闡述了企業誠信管理體系從構建、實施、運行到審核的實現方法,按策劃(P)、實施(D)、檢查(C)、改進(A)的模式運行企業誠信管理體系,提高企業誠信意識,提升企業誠信建設水平,促進企業誠信文化建設,營造爭做誠信商人的社會氛圍。
企業依據GB/T 31950-2015《企業誠信管理體系》標準建立、運行管理體系,并通過國家認監委授權的認證機構認證獲得證書,意味著有了權威的第三者擔保,更加容易得到客戶和市場信任,相當于使用認證這個杠桿撬起了市場,花遠遠少于用傳統方式大力進行市場宣傳的費用,收獲更好的效果,本身就有著極高的效益。
基于上述目的和作用,愈來愈多的企業獲得了誠信認證證書。隨著國家政策推動力度加大(體現為越來越多的部門、機構和大型企業對誠信認證的采信)和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步伐加快,企業尋求誠信認證的意愿會越來越強,尋求認證企業數量將有井噴之勢。